
8月23日至25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聊城卫星会议――运河文化与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学术研讨会在聊城召开。本次会议由国际历史学会主办,中国史学会,山东大学、聊城市人民政府、聊城大学承办。聊城作为6个卫星会议城市之一,围绕“运河文化与世界遗产保护利用”这一主题组织相关会议和学术报告。山东大学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作为聊城卫星会议的专家邀请和协调联络单位,全程参加此次会议。
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向阳介绍,国际历史科学家大会是名副其实的全世界人文社会学家的盛会,享有“史学奥林匹克”之美誉。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是该会百余年来第一次在亚洲举行,也是首次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之外举行。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聊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举办以区域特色为主题的卫星会议,对全面展示山东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以及运河文化与世界遗产保护方面有深远影响。
聊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宋军继表示,此次会议以“运河文化与世界遗产保护利用”为主题进行研讨,对于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运河文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提高运河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一次重要机遇,不仅为中外历史学家搭建起学术交流合作的平台,更为聊城市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
聊城卫星会议设五个主要议题,分别是“运河遗产的文化内涵与学术价值、运河开发与城镇变化、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运河文化景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运河文化产业带发展研究”。此次学术研讨会结合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相关议题,着重探讨了中国运河遗产的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总结了中国运河开发与城镇变迁的经验教训,多角度分析了运河遗产保护利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需要突破的环境。
会议邀请到澳大利亚南澳洲历史局局长、文化遗产专家安德森,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考古系教授史密斯,美国俄亥俄州立莱特大学历史系袁清教授,农工党中央委员、中央联络委主任、著名文化专家黄泰康教授,大国学院副总干事、林则徐基金会名誉副会长刘鹃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中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系主任李康化教授等中外专家学者。上午主会场,安德森局长、黄泰康教授、张熙惟教授等八位专家代表以“运河文化与世界遗产保护利用”为主题依次进行了发言。
参加会议的中外专家还有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宋煊,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章军杰,美国耶鲁大学博士李丹妮,华东政法大学文物艺术品市场与文化产业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马聘,聊城大学副校长胡海泉等。
据悉,本届大会还首次为历史学设置了国际大奖“积家历史学奖”,以表彰对史学知识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学人,在历史学研究领域中,其分量可与诺贝尔奖或数学界的菲尔兹奖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