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王广振接受《大众日报》记者于新悦的采访,就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这一核心议题,针对济南历史文化街区、青岛市市北区历史文化街区、福州三坊七巷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近日,济南市第一批夜经济商业街区已计划开启,将由市商务局牵头,在全市54个商业街区发展夜市。在日前公布的名单中,宽厚里、芙蓉街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街、曲水亭民俗文化街、百花洲主题商业街区、泉乐坊、融汇济南老商埠等历史文化街区占据很大比例。旧城改造是优质旅游时代不可回避的城市发展难题,历史文化街区呈现着一个城市特有的人文风貌。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和利用,关系到城市旅游发展全局。历史与现代融合,为历史文化街区注入新元素。
对此,王广振说:“历史文化街区呈现着一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决定着外地游客对这个城市的印象,代表着一座城市文化旅游的价值维度。济南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比较好,泉水特色明显,但泉主题文化产业发展偏弱。济南适时提出发展夜经济,为其注入了新活力。”
特色当先,避免千街一面
在济南市印发《关于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后,济南市旅游饭店行业协会发布优秀文化与饭店夜经济发展“十个一百”活动,在旅游饭店征集主题夜宴创意、百款夜宵、百味养生食谱等等,通过中高端饭店引领夜经济发展。
“鲁菜还是应该走出饭店,更有烟火味儿,让游客在街头巷尾就能品尝到。”在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吃”排在首位,成都、重庆等美食之都的走红也显示,特色美食对人群的集聚效应越来越显著。
对于街区和夜市来说,卖什么很关键,应该突出特色,避免千街一面,落入俗套。对此,王广振建议:“聘请专业团队研发‘鲁味’美食小吃、丰富特产种类,打出品牌,让游客吃的是文化,带走的是文化创意产品。”
以丰富的业态注入发展动力
去年3月份,青岛市市北区发布《关于打造百年青岛(市北)历史文化街区休闲旅游目的地的意见》,针对缺乏有代表性的品牌支撑、核心吸引物不够多等问题,提出打造“记忆市北”品牌,恢复和提升10个历史文化街区,培育1000个历史文化记忆企业文化。吸引企业进驻,培育特色产业,将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并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
福州市的三坊七巷,通过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博览业和休闲旅游业融合,成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开发的典型。2009年三坊七巷修复后,开始引进大型的文创企业,推动“米家船”和“青莲阁”裱褙店、“聚成堂”书坊、“木金肉丸”“同利肉燕”等老字号回归,以此复原和丰富传统产业业态。
三坊七巷突出城市社区博物馆、城市名人故居、三坊七巷美术馆、福州漆艺博物馆、闽都民俗文化大观园等各类展馆,综合展示街区地域文化特色。
今年5月份,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举办期间,福州三坊七巷智慧景区作为数字建设成果,在三坊七巷75号展览馆集中展示。其间,三坊七巷保护开发有限公司与高德地图、支付宝联合宣布共建智慧景区,为国内外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智慧化服务,这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也因此发生了“数字蝶变”。
王广振对三坊七巷曾经两次专题调研,他建议:“三坊七巷的发展之路给我们保护和发展历史文化街区提供了宝贵经验,除了引进产业,一个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还应考虑其整体性,不同街区在功能和角色承担上应加以区别并相互配合,同时考虑其与周围商区的适应和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