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读书小组的技术文化专题‖齐一放推荐:5G技术背景下电影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和对策
发布时间:2020-10-31 点击次数:

摘 要:5G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等技术特征,将满足各行各业信息通信的需求,促进高新技术格式电影、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类影片、网络电影和互动电影的制作生产,以及电影多渠道发行放映、影院观影效果等电影产业各环节的发展和整体升级。同时,电影行业要看到移动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研发力量相对薄弱、在线播映的增加对影院生存发展以及来自传统电影观念的挑战,以积极的心态,适应5G及5G之后的信息通信技术演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关键词:5G 电影 机遇 挑战 对策

2004年时读到保罗·莱文森的《手机:挡不住的呼唤》,笔者对其中一个观点印象非常深刻——神奇的手机将使得世界为之改变,“仿佛是一个有灵气的细胞,手机在分裂繁殖的过程中和其他的细胞互动、结合,从而产生新的有机体”。十多年过去了,移动通信的发展实践基本上确证了这一论点。而今天,当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这个集中了芯片、通信、网络、人工智能、软硬件系统、新业务与新应用的全新体系已经快速发展的时候,人们确信它会给社会带来能力与效率的提升,给经济、文化和网络安全带来挑战,给各行各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其中,也包括电影行业。

一、移动通信技术史与电影产业

要讨论5G技术对电影行业的影响,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是3G、4G的时间节点,并对照我国电影行业的发展状况,尽可能找出移动通信技术与电影产业发展的内在关联。

2008年12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同意启动3G牌照发放工作。这一年,中国电影票房(不含农村市场)达到43.41亿元,电影故事片产量达到406部,城市影院银幕总数达到4097块。这一时期,电影放映主体寻求更多横向联系,通过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的互动,“手机积分换电影票”成为吸引新观众群的一个渠道。

2013年12月4日,中国移动等三大通信运营商获得4G牌照,标志着中国通信行业进入4G时代。这一年,全国电影票房达到217.69亿元,电影故事片产量638部,城市影院银幕总数达到18195块。因为手机下载速率加快,电影发行营销进入“多屏化”时代,豆瓣网与20世纪福克斯公司合作推广影片《金刚狼2》,首次启动了手机客户端APP开机广告,这样可以追踪广告覆盖人群和到达率,获得良好效果。一些网站推出了相应的手机购票APP,并提供在线选座服务。

2019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给四家企业颁发5G商用牌照,中国成为全球比较早开展5G商用的国家。这一年,全国电影票房达到642.66亿元,电影故事片产量850部,城市影院银幕总数达到69787块。随着手机下载速率的进一步加快,不少影院观众也同时会用手机看电影。一项调查表明,2019年影院观众中的89%曾在手机上看电影,超过了在电脑、电视上看电影观众的比例。

通过简单的回顾可以发现,移动通信从以话音为主的2G时代进入以数据为主的3G时代后,与电影行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电影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刚刚商用不久的5G技术已经以10Gbps以上的带宽、小于10毫秒的时延、极低的功耗、万物互联的方式,让用户获得更好的网络体验。从国际国内来看,5G技术的发展都非常迅猛。

国际方面,2019年4月3日,韩国推出了全球首个商用5G网络后,到这一年的第三季度,全球有50家通信运营商提供5G服务。韩国5G用户发展很快,截至2020年5月底,5G用户数量已达到约700万,约占所有移动服务用户的10%。有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26亿5G用户,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29%。

国内方面,5G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用户快速增长。在网络建设方面,截至2020年5月底,基础电信企业建成5G基站超过25万个。预计2020年底,5G基站将超过60万个,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在用户和终端发展方面,截至5月底,国内5G用户已超过3600万。5G手机累计出货量5985万部。预计到2020年底,5G手机出货量将达1.8亿部。

在4G时代,正是由于中国建设起了世界上覆盖最广泛的网络,成功拉动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大发展,形成了不少领先世界的移动互联网新业态。进入5G时代,由于中国的华为在5G技术与软硬件产品研发领域引领全球,且我国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一直领先世界其他国家,因此我国大概率会成为全世界5G建设最为领先的国家。我国电影行业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目前也正在积极努力走出新冠疫情的阴霾,有必要思考5G技术可能给电影行业带来哪些改变,将会有什么样的新业态出现等问题。

二、电影行业面临的机遇

5G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等技术特征,并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紧密结合。5G技术的发展,为4K/8K超高清视频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将促进电影内容制作、分发、播映全产业链提质升级。

(一)促进高新技术格式电影的制作生产

近年来,综合运用4K、3D、巨幕(GS)、高帧率(HFR)、高动态范围(HDR)、广色域(WCG)、沉浸式音频(IA)等新兴视听技术的高新技术格式电影(High-techFormatFilm)成为全球电影产业的发展重点与应用热点。

高新技术格式电影相对于常规技术格式电影,图像码率和数据容量显著提升,基于现有视频编码技术进行压缩编码后无法在现有4G网络上传输。5G相对于4G传输带宽提升10倍,理论上可以做到每一个基站的速度为20Gbps,每一个用户终端的实际速度可能接近1Gbps,会给大量的业务和应用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在5G网络下,4K/8K/3D视频流可通过手机、PAD等移动终端实现实时传输播放,进而有力推动高新技术格式电影的发展与应用。在现有条件下可以预测的是,5G主要推动高新技术格式电影在移动终端的播映,专业影院还需采用专业电影放映系统进行播映。

超高清视频(4K/8K)会成为未来最先行的爆发入口。据业界预计,中国到2022年,超高清视频产业将达到4万亿元以上的规模,取得全球领先地位。

(二)促进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类影片的制作生产

近些年,随着虚拟现实技术,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软硬件设施研发均已有所突破,业界与学界也愈发关注VR与电影结合的更多可能性。传统电影创作生产模式将因VR电影的出现而改变,观众将在VR电影的观影中体验到更多的交互性、更多的代入感。但在概念火热的同时,VR电影的创作似乎并没有出现广受认可的作品。

VR要想很好地实现高品质传输,需要150Mbps以上的带宽以及很高的网络传输速度,这在5G以前的大部分网络中都无法实现。5G技术的“高速率、低时延”特征会给VR/AR发展带来新的商业机会。可以预见,在5G网络条件下,数据传输时速和用户体验质量均将显著提升,进而会强有力地促进VR/AR技术的推广应用,VR产业的发展完全可期。

电影级技术品质VR/AR内容的制作将是重要发展方向。2016年,一部时长达90分钟的电影《耶稣VR:基督的故事》(JesusVR-TheStoryofChrist)在第73届威尼斯电影节公开放映,这是第一部带有实验性的VR电影。近些年,在商业电影中,VR技术的运用程度越来越高。例如2019年7月上映的经典迪士尼动画电影《狮子王》就是一部高度运用VR技术的影片,导演乔恩·费儒及其团队大胆地尝试在虚拟世界中拍摄带有渲染动画的场景。他们先通过CG电脑成像技术创建场景,接着用实景VR的手段进入虚拟场景进行创作,之后再进行后期制作。最终带来的影像效果是相当震撼的,为观众提供了许多颇具开创性和沉浸感的视觉奇观,正如导演乔恩·费儒所言:“在忠于经典的同时用最惊艳的技术为故事注入全新生命力。”根据该影片制作团队的公开资料显示,在该片的整个拍摄过程中都没有使用真人演员和摄影机,这无疑是未来影像创作的全新体验。可以预测,随着5G技术和VR技术的发展,VR电影将在电影行业取得重要份额,乃至与传统电影等量齐观,观众将获得更加丰富多样的视听文化体验。

(三)促进网络电影制作

网络电影通常是指由机构或网民个人制作,按照管理要求进行立项备案,成片经行政部门把关通过并获“上线备案许可编号”,且最终首先在视频网站等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平台播出的具备与电影片类似结构与容量的视听作品。前些年因为制作质量不高等问题,网络电影的发展不被看好。近年来,网络电影更加重视现实题材创作,出现了《我的爷爷叫建国》《毛驴上树》等现实主义作品,既赢得了口碑,也赢得了流量,得到社会各方面重视。特别是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以来,实体电影院停业关门,院线电影发展受到重创,网络电影在互联网视听平台的业务增长极其迅猛。

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的数据,2019年,全网共新上线网络电影638部,向着“量少质优”的专业化、精品化方向发展。其中,在爱奇艺和优酷网分账超过1000万元的网络电影共计32部,较2018年的22部大幅提升。今年3月上线的网络电影《奇门遁甲》获得5303万元分账收入,创造网络电影分账新纪录。今年4月一个月,就有298部网络电影通过立项备案审核,创下历史新高。

网络电影这一类型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年来互联网带宽的增加和4G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用户可以更方便地观看网络电影。为深入了解网民的网络电影观看行为及其对网络电影的看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研究小组在2019年11月29日至12月13日期间,通过互联网面向社会开展了自主设计的“2019年中国网络电影发展状况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样本6210份。所有参与有效问卷的网民均观看过网络电影,并对网络电影有一定了解。其中关于观看网络电影的终端设备调查对我们非常有启发。根据这个调查,智能手机因其普及性和便捷性,成为网络电影最主要的观看终端。近九成受访者表示通常选择手机观看网络电影,能随时随地满足观影需求(见表1)。同时,通过电脑观看网络电影的比重也比较高。依据目前5G技术的发展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5G用户的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5月底已有3600万),网络电影的消费有望进一步增加,并将有力带动网络电影的创作生产。


(四)促进互动电影制作

互动电影不同于传统电影的创作模式。在这一模式中,观众不再是被动接受的角色,转而一跃变成了“参与者”,甚至是“创作者”角色。在整个观影体验过程中,观众的地位得到了提升,而这种角色提升和转变所带来的即是“观众与电影的全新交互”。互动电影通常具有三个特征:一是真人演员表演,这是和互动游戏的最大区别。二是多版本剧情,以开放可选择的形式为观看者提供多种剧情。三是有效完善的互动技术支持,包括剧情选择、视角切换、画面信息检索等增强观众参与体验的互动方式。

互动电影的探索由来已久。上映于1967年的《一个男人与他的房子》是世界首部互动电影,在观影过程中,放映者会在影片关键情节点处暂停播放,然后依靠现场观众投票来决定接下来的情节发展。近几年,互动电影逐渐取得了一定进展,2018年大卫·斯雷德执导,在奈飞(Netflix)平台播放的《黑镜:潘大斯奈基》代表了互动电影制作技术的成熟。

在5G时代到来之前,网络的下行、上行传输速度受限,阻碍互动电影的发展与应用。最近一段时期,随着网络承载能力和传输带宽大幅提高,视听交互技术和应用加快推广,互动影视剧市场迅速升温。2019年5月31日,仅在手机端可观看的互动电影《画师》在腾讯视频APP上线,观众可以自己选择剧情走向,不同走向会产生不同结局。该片共设置28个互动选择点、5个不同的结局。爱奇艺于2019年11月推出的《他的微笑》在传统意义上仅为1集,但17种结局使其总时长达260分钟,相当于2部电影或4集电视剧。

因为互动电影投入比较高,目前基本上都是大企业在投资布局,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已经发布了各自的“互动视频标准”。有论者预测,随着5G技术的普及,互动影视剧的用户会快速增加,今年有望突破1亿。

(五)促进电影多渠道发行放映

传统电影放映需要在电影院进行。而我国幅员辽阔,不少地方地广人稀,还有150多个县尚未建设电影院。针对这一现实,已有机构开发移动电影院,观众通过下载移动电影院APP,相当于把手机变成电影放映机,把屏幕变成了银幕,通过手机完成电影院一人一票的付费观看,收入计入电影票房。

在5G技术条件下,下载一部电影约需17秒,而在4G网络条件下约需6分钟。随着5G技术的普及,通过手机观看电影有望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细分市场。今年初《囧妈》选择手机平台发行并获得较好回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近年来也有不少已经拿到“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的作品,首先在网络上发行,被业界称为“龙标网络电影”。根据广电总局监管中心的数据,2019年共新上线“龙标网络电影”137部,高于2018年,同时出现了多部口碑流量俱佳的作品。今年突如其来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很多活动都搬到了线上,其中包括电影院暂时关闭。尽管当前一些影院开始逐步恢复放映,估计今年“龙标网络电影”的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

(六)促进影院提升观影效果

5G技术可以促进大规模物联网的建设,实现海量机器类通信。有论者指出,5G最主要的价值之一,就是突破了人与人之间的通信,使得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设备与设备的通信成为可能。

在物联网建设条件下,我们可以设想,影院的每一个座椅都可以通过物联网接入5G移动通信网络,观众可以与座椅进行通信,甚至座椅之间也可以进行信息传递,普通影院成为具有智能化特点的智慧影院。现在的动感影院,未来将会因为有5G网络的支撑,能够为观众提供更好的环境特效。

除以上方面之外,5G技术还会推动电影前期拍摄创新升级,让现场拍摄素材的无线传输和基于移动终端的远程审看成为可能。毫无疑问,5G技术可有效拓展电影产品和服务的维度,为电影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

三、电影行业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让人们深刻体会到数字经济、高速网络这类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对于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性。5G技术会对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影响,电影行业按照传统方式生产的产品已经很难满足5G时代的新需求,将给电影行业发展带来全新的挑战。

(一)移动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

人类的技术进步已经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代,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周期都在逐步缩短,通常是大约每10年进入下一代,而从5G技术到6G技术,可能不需要10年了。早在2018年9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就提出了6G的三大关键技术,6G的系统容量将达到5G的1000倍。日本移动通信运营商NTTDocomo公司已于2020年1月启动6G技术研发。韩国三星近期发布了6G白皮书,预测将在2028年完成首批6G网络的商业部署。

2013年前后,电影行业经历了网络团购电影票的考验,其实质就是当时4G网络部署提速,越来越多的观众通过手机购买电影票,进行在线选座。进入5G时代,电影行业已经看到了一些新业态、新模式的萌芽,与此同时,6G技术的研发已经在路上,如华为早就开展了此项研发。

(二)电影行业自身研发力量相对薄弱的挑战

5G技术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技术标准主导、芯片研发与制造、软硬件系统设备的研发与部署、手机的研制与生产、业务的开发与运营等多方面形成合力。在这背后,是众多企业的研发人员在竞争、合作、协调。其中,中国三家电信运营商有着约10万人的技术研发队伍。

反观电影行业,不少企业都没有像样的技术研发部门。行业里的一些研究单位,研究人员数量不多,面临着人才机制、评价机制、管理机制、薪酬机制不适应行业发展等困惑,导致这些研究单位整体上存在可转化的科研成果产出相对不足、难以支撑行业高速发展的问题。

(三)电影在线播映的增加对影院生存发展的挑战

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以来,电影院受到严重冲击。根据中国电影家协会发布的《电影院生存状况调研报告》,2020年第一季度,2000座以上规模影院收入同比下降87.7%,500-2000座规模影院同比下降88%,500座以下规模影院同比下降91.3%,小规模影院受创程度最大。与此同时,《囧妈》《肥龙过江》等原拟在电影院播出的新片尝试以单点付费的形式在互联网视频平台首播,引起行业关于“播映窗口期”的广泛争议。

在目前环境下,我国电影院经营已经形成了特定模式。主要表现为全国院线的放映内容依赖统一排片,营销效果非常依赖市场的即时反馈和观众的口碑传播。目前全国银幕近7万块,受疫情影响后,估计有部分影院难以为继。同时,制片方会更加看重来自网络在线播映的收益,如此将为影院生存发展带来挑战。

(四)来自传统电影观念的挑战

通常,电影被认为是运用摄影机等摄制,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用于电影院放映的艺术作品。为了追求更好的视听效果,主创人员努力把画面、声音做精美,放映商努力把电影院的标准提高,为观众提供更宽的画幅、更清晰的画面、更逼真的声音效果,进而实现高品质、沉浸式的综合视听体验。

但观众似乎并不买账。此前关于用户观看习惯的调查中,在回答“电影院和视频网站同时播出一部电影,您的观看习惯是?”这一问题时,39%的观众选择了“在网络上看”,而只有11.2%的观众选择“去电影院看”(见表2)。这个调查表明,只要有好电影,观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去观看,而不仅限于电影院。


undefined

四、对策建议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在电影行业的角色从单一的宣传营销载体,演变成全面渗透到包括投融资、创作生产和发行放映等各环节的重要变革力量。电影行业需要深入研究5G以及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有机整合技术研发、内容制作、设备生产、发行放映等分散资源,积极探索研究试验5G技术与电影行业的应用结合点,促进电影产业高质量创新性发展,实现提质增效。

(一)做好顶层设计

2020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央宣传部等部委共同出台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要“加快5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商用步伐。加快发展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等新型信息产品”。5G技术已经成为“新基建”的重要力量,发展前景广阔。电影行业要利用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契机,全面评估5G对电影行业的影响,规划设计面向5G时代的新需求、新应用、新业态,避免在今后发展中的被动局面。

(二)做好前瞻研究

近年来,中国电影科研所、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中心等科研机构针对电影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推出了一批很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要鼓励这些机构加强横向联合,特别是与通信领域的科研机构合作,着眼于5G乃至6G技术发展前沿,开展电影科技攻关。要研究如何把互动电影等新业态纳入管理,并探索合适的管理模式。

(三)做好多终端播映

从目前来看,电影院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还需要时间。要加快建立多元化电影技术体系,统筹电影的网络播映和影院播映,推进多平台分发和多终端播映。合理设置电影播映的窗口期,做到互相促进、互相加强,提升电影产业整体效能和抵御风险挑战能力。

(四)做好行业推广

5G技术目前正处在快速推广阶段,但如何促进电影行业发展,需要有序推进。鼓励科研机构进行5G背景下的技术研发,选择个别企业先试点,取得成熟经验后再将创新案例、创新模式进行全行业推广。

未来5至10年,随着5G网络的大规模部署,人类的信息化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科技进步永无止境,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不会止步,5G技术也在发展演进。不少国家已经在研发6G,有的在部署卫星互联网。电影行业要以积极的心态,适应5G及5G之后的信息通信技术(ICT)演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本文选自《电影艺术》2020年第5期,注释从略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电话:13156151808

邮箱:sdwhcy@sdu.edu.cn

邮编:250100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山东大学中心校区

山东大学文化产业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