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期刊 >> 正文
中国历史评论
发布时间:2023-07-10 点击次数:

《中国历史评论》是山东大学为筹备“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而创办的一份以书代刊的学术期刊,目前已发展为一个具有长久影响力的权威学术平台。

《中国历史评论》编委会主任为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先生;主编为山东大学教授、山东省历史学会会长王育济先生;执行主编由山东大学、山东省历史学会的相关专家学者轮流担任。

《中国历史评论》除秉持一般的学术通则外,另有以下四点:

第一,注重历史学在知识群体、政治精英、企业精英中的普遍影响力,读者定位是:1.历史学家及文理医工等其他知识群体,2.政府公务人员,3.企业家。这一定位已获得广泛认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史教授夏明德(LyndaS.Bell)说:“以我个人的观察,中国近30年的史学期刊,或太专太窄,仅限于历史学家中的一小部分人使用;或太俗太浅,过度专注于解密、窥黑和市井琐谈。真正适合知识群体和政治精英、企业精英阅读的史学期刊似乎还没有。《中国历史评论》的创办,让我有了一种谨慎的乐观。”

第二,偏重发表“公众关注度比较高的学术话题”。刊发的《论“隆中对”:近30年研究的重要突破》、《半部论语治天下:历史真伪与文化价值》、《风云历历:哈佛大学典藏“蒋廷黻资料”的史学价值》、《1950年代的教授分级与史学大家》、《1950年代中国人文学科的重建》、《宏业渐成:1949年中共建国战略的递进》、《“劳心”与“劳力”的合离变迁》、《革命是怎样发生的:五论<旧制度与大革命>》、《“狐狸”如何成“精”——中国文化中的“狐狸精”》、《试论1949-1980年间有关‘风水’的历史学研究》等,都是公众关注度极高的学术话题。

第三,特设“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专栏,每期均刊发与大会有关的文献、研究成果。在“大会史”的研究,“近百年中国与大会学术史”的研究,大会文字、影像资料的搜集、翻译、整理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历史评论》特刊”之一《国际历史科学大简史》、之二《中国与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以及“中国与大会”专题片等,为大会的筹备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于沛先生称誉说“这是最基础、最关键、而又最具独创性的工作”。

第四,注重传承《史地学报》和《文史哲》初创时的精神,将办刊物与学生的读书和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创刊6期来,刊发中外学术名家的原创性文章18篇,而刊发青年学者的原创性论文21篇;而刊发青年学生(本科生、研究生)的读书笔记(书评)52篇、学术观点摘录与集成(学术集成)20篇、原创论文19篇。

《中国历史评论》的创办,得到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财政厅的专款支持;得到韩连琪学术基金等相关资金的赞助;得到一大批学术名家的关注与支持,创办6期以来,收到陈其泰、张广智、冯天瑜、高岱、陈红民、陈谦平、张其凡、吴根友、沈汉、[美]夏明德、[英]狄金森等236位专家学者的书面建议。

《中国历史评论》是中国史学会、山东大学为筹备“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而创办的一份以书代刊的学术期刊。借助大会的推动,已发展为一个具有长久影响力的权威学术平台。

《中国历史评论》除秉持一般的学术通则外,另有以下四点:

一、注重历史学在知识群体、政治精英、企业精英中的普遍影响力。

大致读者定位是:①历史学家及文理医工等各类知识群体,②政府公务人员,③企业家。这一定位已获得广泛认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史教授夏明德(Lynda S.Bell)说:“以我个人的观察,中国近30年的史学期刊,或太专太窄,仅限于历史学家中的一小部分人使用;或太俗太浅,过度专注于解密、窥黑和市井琐谈。真正适合知识群体和政治精英、企业精英阅读的史学期刊似乎还没有。《中国历史评论》的创办,让我有了一种谨慎的乐观。”

二、偏重发表“公众关注度比较高的学术话题”。

刊发的《论“隆中对”:近30年研究的重要突破》、《半部论语治天下:历史真伪与文化价值》、《风云历历:哈佛大学典藏“蒋廷黻资料”的史学价值》、《1950年代的教授分级与史学大家》、《1950年代中国人文学科的重建》、《宏业渐成:1949年中共建国战略的递进》、《“劳心”与“劳力”的合离变迁》、《革命是怎样发生的:五论<旧制度与大革命>》、《“狐狸”如何成“精”——中国文化中的“狐狸精”》、《试论1949-1980年间有关“风水”的历史学研究》、《中华民国史上的第一次“权”、“法”之辩》、《乡村“群众闹事”研究》、《中国人的人性与道德》等,都是公众关注度极高的学术话题。

三、注重历史学在知识群体、政治精英、企业精英中的普遍影响力。

在“大会史”的研究,“近百年中国与大会学术史”的研究,大会文字、影像资料的搜集、翻译、整理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历史评论》特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简史》、《中国与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以及“中国与大会”专题片等,为大会的筹备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于沛先生称誉说“这是最基础、最关键、而又最具独创性的工作”。

四、注重传承《史地学报》和《文史哲》初创时的精神,将办刊与学生的读书和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创刊后的1-10期,共刊发中外学术名家的原创性文章22篇,而刊发青年学者的原创性论文21篇;刊发青年学生(本科生、研究生)的读书笔记(书评)52篇、学术观点摘录与集成(学术话题集成)20篇、原创论文19篇。

《中国历史评论》的创办,得到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财政厅的专款支持;得到韩连琪学术基金等相关资金的赞助;得到一大批学术名家的关注与支持。创办以来,收到陈其泰、刘明翰、陶文钊、杜继东、张广智、冯天瑜、高岱、陈红民、陈谦平、张其凡、吴根友、沈汉、[美]夏明德、[英]狄金森等236位专家学者的书面建议。

(二)常设目录主题

特稿、文物保护与利用、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学术(话题)集成、经典重温、史家与著述、图志、新研究新观察、近30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选登、硕博论文选刊、域外新汉学家、影像史料、前沿书摘、新著新译推介十种。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电话:13156151808

邮箱:sdwhcy@sdu.edu.cn

邮编:250100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山东大学中心校区

山东大学文化产业俱乐部